粗紡格子面料概述:
粗紡格子面料是一種由縱橫交錯的色帶所組成的圖案,它起源于羊毛織物,尤以蘇格蘭格子呢為特色。今天的人們總會把粗紡格子面料的起源與蘇格蘭聯系在一起,事實并非如此。根據紡織歷史學家巴伯爾的講述,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100年,古代凱爾特人的文明蓬勃發展,地處中歐的哈爾施塔特文化曾經生產過與格子呢類似的織物;甚至在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,距今3000年的木乃伊也被發現穿著類似粗紡格子面料的綁腿。
在英國較早有關粗紡格子面料記錄的文獻中,有一種被稱作“福爾柯克”的粗紡格子面料,它的歷史可以上溯至3世紀。“福爾柯克”被發現于蘇格蘭的斯特靈,這粗紡格子面料使用一種簡單的棋盤式設計,由天然的深淺色羊毛組成。像這樣的早期粗紡格子面料,被歷史學家“定格”在前羅馬時代,且流行于羅馬北部省份以及北歐日德蘭半島的居民中。